· 同类下暂无推荐的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章阅读
邓启耀:《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
时间: 2015/3/20 8:09:55 浏览量:


 

书名: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

作者:邓启耀

ISBN978-7-302-31395-3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一本透过镜像了解社会、了解文化、了解时代、了解我们自身的书。

通过照片,追忆几代人的成长历程,曾经广为人所熟知的事情背后,还有未能发散出来的声音和未能曝光的真相。

观看,也是一种认识。通过观看观看本身,了解所要认识的和将要认识的。这里是回忆,是反思,还是探问和解读,没有定论,更多启示……

其中有错觉,有误差,但更多的还有在逐渐澄清的过程中人们关于自身的重新审视。

【内容简介】

以摄影的方式,透过人类学的视角,从分别作为主体(我看人)、客体(人看我)乃至相互映照(看人,亦看我)的层面,对人们的生活状态加以勾勒。这里不仅展现出社会文化的变迁,还有在变迁的过程中,作为视觉文化传播者的不同个体,不断进行自身探视的反省。

【作者简介】

邓启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艺术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兼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曾出版《衣装秘语》《访灵扎记》《纪实经典•新中国生活图史1949-2009》等多部著作。

【目录】

导言:镜像与镜观

一、镜像认知

1.镜观的困惑:“我是他人”

2.镜像幻觉

二、镜像权力

1.被文化界定的观看

2.镜像议程设置

三、镜像阐释

1.镜像的解读和误读

2.本真彰显的虚拟镜像

第一篇:他观

一、关于“我们”的他观

1. 被歧视者的刻板印象

2. 互为“他者”的观看

二、与“他”对视

1.与被拍摄者的对视

2.与被拍摄者后人的对视

3.与自己的良知对视

三、“他观”?还是“我看”?

第二篇:我看

一、老百姓的图像史记

1. “下位”的视角

2.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3. 市井众生相

4. 民间生活的图像志

5. 关于“灰镜头”

二、“我们”的自拍照

1.“我们”自己的虚拟影像

2.用影像“发声”的农民泥巴史记

3. “农民工”的现代性转身

4.都市“灰领”自画像

第三篇:谁是我?谁是他?

一、谁是我?谁是他?——漂移的族群与文化边界,

1.在文化地标布达拉宫之下和之外

2.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之界

3.临“界”镜像:交融还是漂移?

二、“我”中的“他”

1.英雄的种,留自家

2.自己人,还是异己

三、他我认知的迷失与危机

1.激愤的民族意识与错乱的他我认知

2.谁是“组织”?迷失的我群认同感

3.尴尬的知识分子与人格认同障碍

4.政治还是艺术?影像二重性的分裂

四、身体是我?灵魂是他?

1. 分裂的身体和灵魂

2. 无常的“常”与“非常”

第四篇:谁在看?怎样看?

一、视觉模塑

1.“强国梦”:落后农业国家的工业化想象

2. 我思故我见与社会“公视力”

二、观看秩序

1. 广场群像的非常瞬间     

2.“第二历史”:影像修改与“圣化图式”

三、多重文本与阐释迷局

  1. 摄影史的多重文本

  2. 不确定的观看与观想

  3. 作者已死,观者万岁

第五篇:我看与他观的影像对话

一、“我”怎么看自己的照片

1.“我看”的转型

2.“我”能够怎样看

3. 双重身份,双语策略

4.影像语言的时态

二、关于现实的超现实影像

1.纪实与非纪实

2.常态和非常态

3.并置与错位

三、“他”怎么看“我”的照片

1.他我影像语言的对话与形式分析

2.关于“视觉方言”

参考文献

后记

 




人类学乾坤  关于我们   E-Mail:ca101@qq.com   QQ:1016334869  
版权所有:人类学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