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人类学传入中国已整整一百年了。
一百年来,从蔡元培先生介绍民族学开始,在老一辈人类学家们的培育下,中国人类学以高水平的态势进入国际人类学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涌现出了费孝通、岑家梧、杨成志、江应樑、林惠祥、梁钊韬、李济、凌纯声、潘光旦、许烺光、林耀华等人类学大师,他们以他们不朽的人类学著作为中国人类学争得了国际性的荣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人类学在人类学本土化方面在台湾得到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发展,涌现了陈奇禄、张光直、李亦园、乔健、杨国枢、吴燕和等人类学大师,他们以他们本土化的人类学著作为中国人类学争得了国际荣誉。
暴风雨过去后的阳光最灿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中,中国人类学迎来自己的春天,在大陆重新崛起。与此同时,台湾和香港的人类学也有了新的发展。放眼中国人类学界,除了容观瓊、阮西湖、黄淑娉等老一辈的人类学家青春焕发以外,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人类学家,如台湾的庄英章、黄应贵、陈祥水等,香港的陈志明、蔡志祥、张兆和、廖迪生等;大陆的郝时远、马戎、杨圣敏、庄孔韶、王建民、王铭铭、蔡华、周星、麻国庆、高丙中、景军、张小军、纳日碧力戈、何星亮、周大鸣、何国强、钟年、尹绍亭、和少英(排名不分先后)等。他们意气风发,也以他们充满锐气的人类学著作正在为中国人类学争取新的国际荣誉。
今天,中国人类学以发展的态势进入了21世纪。面临21世纪诸多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中国人类学的学者们任重而道远。为了从更高、更新的层次上讨论和研究人类学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的应用,从更高、更新的层次上讨论和研究中国人类学乃至国际人类学的发展,我们倡议设立“人类学高级论坛”,建立一个新的学术平台,邀请国内外的人类学者进行学术讨论。
人类学高级论坛以促进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为宗旨,定期(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在论坛上根据中国人类学发展的需要将以“主题论坛”、“高峰论坛”、“国际论坛”、“专题论坛”、“学术沙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学术讨论,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人类学高级论坛根据参加单位的要求,确定举行论坛的时间和地点。为了保证论坛的高规格和高质量,人类学高级论坛的经费由当年的主办单位筹集解决。
鉴于2002年5月是广西民族学院建院50周年纪念,根据广西民族学院的要求,第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将于2002年5月中旬在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学院召开,有关论坛的组织工作由广西民族学院负责。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 东华大学(台湾花莲)原住民民族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佛光大学(台湾宜兰)人类学系
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澳门大学人文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云南大学人类学系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
上海大学文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2002年3月1日
|